Sunday, August 12, 2012

不做老二


倫敦奧運閉幕在即,各項目獎牌得主塵埃落定,有人歡喜有人愁。那麼到底是誰歡喜誰人愁?依照常理,拿獎牌的自然比沒獎牌的高興――獲得冠軍的比拿亞軍的高興,拿銀牌的又比銅牌的高興。

但事實是否真的如此?九十年代初,心理學家基諾維治(Thomas Gilovich)在電視上注意到運動員在大會或裁判宣佈比賽結果時的臉部表情,發現大部份獲得第二名的選手都面帶澀色,相比之下,第三名選手卻笑得更加開懷。這個細微的現象逃不過他一雙洞察力驚人的眼睛。他隨即與當時仍是他學生的Victoria Medvec展開一系列研究,去證實他的觀察。

他們發現結果是肯定的。作者解釋這是由於我們的「反事實思維」(Counterfactual thinking)作祟,在事後不停想着「本來……」這個問題。換句話說,銅牌得獎者會「往下看」跟第四名相比,覺得「趕上尾班車」,感到慶幸,因而在頒獎台上展露笑臉。可是銀牌得獎者卻不是這麼想了,這個可憐的人不由自主地「往上比」,認為自己輸給了冠軍,把金牌拱手相讓,本來可做世界冠軍的,現在變成老二,自然心有不甘,在頒獎台強作歡顏。

但說到底畢竟是全球的第二名,為甚麼亞軍得主不能去想「本來可能只得第三的,現在竟得第二,真是好極了」?同樣是「本來」,「本來甚麼都沒有」和「本該是第一名」,快樂不快樂,往往就是一念之差。當然,這些只是西方文明國家的研究成果。在一些全國人民每天喊着「衝金」、把運動員取得金牌以外任何成績皆稱為「失金」的國家,唯一一件運動員事後會想的事情就只有辜負不辜負十三億人民的期望。

一二倫敦奧運會最終獎牌榜依次為美、中、英、俄、韓,「超英趕美」已成功一半,只可惜,本來是第一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