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23, 2013

悲慘世界


趕在落畫前看了電影《孤星淚》。整個演員班底的演出沒話說,尤其安妮夏莎威的演技愈來愈成熟,堪稱揮灑自如。全片的高潮在一群熱血巴黎學生組織的六月起義,被武裝軍警鎮壓而壯烈犧牲。唯一生還者馬利斯在醫院甦醒後,得知革命同僚全部殉亡,且革命失敗,無法扭轉「悲慘世界」局面,今只他一人活命,又何用哉?悲從中來,唱出Empty Chairs at Empty Tables一曲。

這一幕在歌劇版本十分賺人熱淚,現在電影亦拍得動人非常。我一直端坐凝賞。卻於歌曲唱到一半時,身旁的觀眾忽然發出咯咯笑聲。我大惑不解,到底有甚麼好笑,我不明白。

整部電影由始至終沒有一處值得笑得出聲―—不錯,我已把標準降低,事實上全片根本就沒有任何笑位,不論笑「出聲」與否―—的地方,而這些人竟然可以每隔十五二十分鐘就譏笑數聲,緊隨幾句竊竊私語。不知閣下是否平日生活壓力奇大,以致銀幕上發生任何事都能成為笑場?抑或貴腦袋的構造精奇,會得自動將悲慟情感轉化為逗趣笑點?

早前編輯問我有沒有興趣寫影評。大哥,當你周圍坐滿了不懂Theater etiquette的觀眾,你還評些甚麼呢?是的,我知道安妮夏莎威瘦了許多,我亦知道羅素高爾唱得不及受過聲樂訓練的曉治積曼好聽,我可以猜想到在閣下眼中艾寶妮這角色「好天真好傻」。但你們是否通通都要宣諸於口呢?遇到不明之處,是否非得即時向鄰座友人尋根問底不可?有何高見,留待散場時再慢慢討論可以麼?澳門人,你在戲院看電影時不說話是否會死呢?嗄?

雨果小說《Les Misérbles》,主題講述人類內心的善惡之爭,反映皇室貴族無視平民大眾受苦難煎熬,在動盪的時代,法律體系失衡,正義無法彰顯。電影完結,我凝視製作團隊名單,直至所有觀眾離場。清潔女工忙着收拾,我獨坐一角,看見座位周圍的薯片碎和可樂罐,默然不語。理想中的電影觀賞經驗,已隨着我回澳生活而不再復返―—I dreamed a dream in time gone by,when audience was fine and theaters worth g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