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y 18, 2013

思維的迴旋陷阱


一個社會是否善於思考,從他們日常生活的語言運用就可以看出來。

你的助手某甲經常因工作草率,結果每次都要你花時間執手尾。同事問你怎麼回事,你回答:「某甲是個很馬虎懶散白痴的人。」

這似乎是十分常見且聽起來自然不過的結論。每天你身邊的人進行的所有行為你一一看在眼裏,漸漸你就這些行為開始對周遭的人作出判斷,例如愚蠢、醒目、自私、下流、無能等等。若是閒談性質,作出這種結論本身無傷大雅,但如果要根據此結論去處理問題或作認知性討論時,我們便可能會陷入「循環論證」的思維困局。

當你心中說着「某甲很蠢」時,你的根據是甚麼(換言之,為何「某甲很蠢」是真確的)?是因為某甲做了一些事情,你從而判斷出某甲很蠢這個結論,對吧?那麼再問你為何某甲會做出那些事情?一般人很自然地回答:「因為某甲很蠢。」

某甲愚蠢因為某甲做了ABC;某甲做出ABC因為某甲愚蠢。這樣一問一答的「推論」顯然地是在自繞圈子,沒完沒了的。不但未能從推論中獲得新的、有用的資訊,而且最終將會得到「事情無法解決或改善」的結論,繼而告訴自己「接受現實」,或「凡事應往好的一面看……」。這樣的想法無疑是於事無補的,只是單純「在心理上作出調整」而已。

當你往目標人物的內在因素作歸因結論的一刻,你就墮進邏輯上稱為循環論證(Circular Reasoning)的思維陷阱。關鍵是你要處理的問題並不是「他很蠢」――也就是說,他的愚蠢與否與你無關――除非你是納粹時期的優生主義者。你實際上要改變的是對方的做事方式,至於他是不是一個低能、有沒有智障、大腦有否受損,這些大概不是你真正所關心的事。如果你叫一隻猩猩影印文件,牠卻經常將文件影印錯誤,甚至胡亂把玩紙張和影印機,這個時候你應該想辦法令牠正確執行任務(例如每當牠成功影印一次就給牠一條香蕉),而不是苦苦思量牠的智力是否正常。

如果你曾經或仍然如此思考,別擔心,你不是這個社會中的少數。不幸的是,這種往內在或本質的歸因傾向不只限於個人,對象也可以是一個群體、社會、民族。

假設有社團代表被記者問到鄰近地區政府用公帑捐款遭市民反對及質疑,本地政府捐款同樣數字卻獲貴社團全力支持,這名社團代表說:「因為『文化不同』。」那麼到底是甚麼或哪方面的文化不同呢?「就是大家的情況不一樣。各自有自己的社會文化、風俗,他們有他們的文化背景,我們有我們的文化,我們應該互相尊重、包容,體現『五四精神』。」這位思想敏銳的人有深度地說。

所謂「文化不同」,意思大概就是「兩地各自的情況不一樣」。在以上的對話中,當被問到哪方面的文化不同時,受訪者應該指出兩個地區文化不一樣的地方,即「甲如此如此,乙這般這般……」,而不是粗略地重申「文化不同」的定義。並且假如後面那一句「我們應該互相尊重、包容」是前一大堆東西延伸所得的結論,則變成立論者先指出P,然後被問及P有何根據,立論者回答說因為P,所以Q。這樣滑稽的立論明顯不值一顧。

幸好這只是假設,以本地社團高層的「中產」智力,當然不會犯下循環論證這種謬誤。至於本地「中產」有多少知道「五四精神」是甚麼?不要緊,閱畢此文,至少你不會結論「澳門中產是愚昧的」――他們是否愚昧與你無關,如果他們不曉得五四精神是甚麼,告訴他們答案,賞一條香蕉,說聲乖,不作任何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