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13, 2013

供求的謎思


颱風襲澳,電視台評論節目討論的士「濫收」車資的問題。

節目嘉賓認為,颱風期間,巴士全面停駛,的士司機收取高昂車馬費,理由是狂風暴雨下駕車風險大增,保險公司又不願受保,風險成本轉嫁至乘客身上屬無可厚非。

任何價格變動的成因離不開供求之間關係之變化。公共交通的供應量在颱風日子大減是事實,但學校停課、大部份私人企業及公營機構暫停運作亦導致需求大大減少。因此價格變動的關鍵在於的士司機決定是否提供服務時的考慮因素,和消費者所願意付出的價錢差額。的士司機若選擇開工,除了上述的路上駕駛風險外,還得放棄與不用上學、上班的家人共聚的時光,此之為「機會成本」。如果司機認為調高後的車資足以抵銷以上種種成本,便會選擇開工,否則便跟大部份市民一般留在家中,休息一天半天。

嘉賓對政府應採取的對策各有看法。一說直接從價錢着手,認為政府可以設「附加費」,即「名正言順」讓的士司機在颱風日子加價,但加多少由政府決定。

這無疑等同於政府強制為的士服務設置收費上限。先別論實際執行監管的問題,訂立價格上限,只會讓更多的士司機不願在颱風日開工,因為上面已提到,若的士司機預計所得利益不能高於成本便索性不外出工作。路面流通的的士少了,市民等候時間更長,爭車情況勢必更混亂,而且給予無牌載客車輛(俗稱「白牌車」)更大市場空間。

另一意見說,政府可考慮多發的士牌照,增加的士供應量,一來從供應方引入競爭可有助調低價格,二來從業人數上升可以分擔保險成本。

表面上聽似可行,但別忘記,的士不只在颱風期間開工,平日風和日麗也照常營業。本市一年懸掛強烈季候風信號日子不過百分之一左右,其餘百分之九十九的正常天氣下,新加入的的士公司仍得與本來的公司爭生意。假設其他條件不變,除了打颱風的個別幾天,在非颱風日子的士車資亦一樣會隨着供應者增加而下降。澳門平日繁忙時段交通已十分擠塞,現在路面再多加數百輛汽車,使得的士平均完成每單生意(包括尋找客人)所需的時間相應增加,間接令每個司機的乘客量減少。的士公司是私營公司,並非你政府「引入」,我就非來不可。在權衡過整體利益下,如果認為無利可圖,對方根本不會來。

至於的士工會會不會為這將使同行收費下調的New Comer搞迎新派對,則屬另一回事。

那麼到底的士車資大幅上升的主因是甚麼?在颱風期間上班的市民,大部份都獲得雙倍甚至三倍工資作補償,願意繳付更高車資的意欲隨之增加,只要最後上班所得收入高於車費成本就可以。加上颱風日酒店穿梭巴士全部停駛,的士是這批旅客的唯一交通選擇。這些旅客當中不少是為博彩娛樂而來,相比於博彩遊戲所需的成本,區區一千數百的車資自然不算甚麼。面對如此低需求彈性的暴增需求量,供求雙方交易完全你情我願,車資高昂乃合情合理,絕非「濫收」。

不過,凡事應往好一面想。全城市民被逼困在家中,開着電視,金睛火眼留意氣象局最新消息。電視台每年每季售賣廣告時,可以拍賣形式招標,以高於平日一百倍的底價――以收視比例計算,不算誇張――發售颱風日子的廣告時段,只要氣象局一掛八號風球,馬上生效。可惜兩位嘉賓只一心想為民請命,否則當場醒此絕橋,或者日後有佣金分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